原创: 原创
【五育融合】将“五育”恰当融入教学目标与内容之中,在项目设计中可以注重实践和跨学科的学习,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完成感兴趣的项目来学习各种学科知识。所以我们在科艺班进行校本化项目教学实践中,会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科内容开展整合教学,例如“三春鸟”融合案例,强调价值塑造,知识传授,能力培养等多维融合目标的培养,以此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,体悟“众生的地球,众生的爱”。
【真实情境】随着时代的发展,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,看着我们周围林立的高楼大厦,可以供小动物们栖息的场所越来越少,人与动物、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很微妙。古人的一首诗中,就有“劝君莫打三春鸟”的诗句,民间也有“劝君莫食三月鲫,万千鱼仔在腹中。劝君莫打三春鸟,子在巢中待母归。劝君莫食三春蛙,百千生命在腹中。”的说法,那么大家知道这些话里都有什么寓意吗?
【生态教育】三月和四月是春回大地,万物复苏时节,一切欣欣向荣,植物充满生命的活力。而很多动物则忙着孕育下一代,此时许多的成鸟四处寻找可以筑巢的场所,那些鸟巢中也会有很多嗷嗷待哺的小生命,等待着它们的母亲喂食,如果人们在这个时候打鸟,很多幼鸟可能将失去依靠而死在巢中。春天的时候,也正是鱼类繁殖的季节,此时,许多雌鱼体内有大量的鱼卵,一旦捕杀雌鱼,数以千计的生命也将消失不见。春天本来就是孕育生命的好季节,人类虽然处于食物链的顶端。但是如果我们目光短浅,毫无保护意识的话,很可能就会令食物链失去平衡,最终受累的仍然是人类自己。虽然如今人工养殖发达,但是人类更应该做到保护自然动物,保护更多原生态的环境。
【核心挑战】
(1)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,发展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(2)在完成护鸟宣传画、鸟窝制作、音视频创作等过程中,获得真实的工程体验,锻炼跨学科的综合应用能力,学会从多学科、多视角、多维度来分析问题的解决方法,提高兴趣、提升合作、工程思维、创客行动。
(3)人类的活动产生的污染(土地、空气、水、声音、光、塑料等),以及人类活动对动物的影响,运用所学通过多种表达方式(技术),唤起社会责任和环保意识。
【驱动性问题】清明前后连续下了好几天的雨,为我们校园里的鸟妈妈一家做些什么吧?基于每个学生的实际和特长,准备相应的材料,自由选择一种表达方式:如设计护鸟宣传画、护鸟定格动画、录制音视频、搭建一种鸟窝的造型等,创作一个符合可持续发展主题的生态环保作品。
【其中鸟窝设计评价量表参考】
【学生与人工智能即时生成作品】
以上幅作品由全体同学投票产生“你更喜欢的绘画作品”,最终人类小朋友的作品以6:2战胜人工智能即时生成的作品,应该说人类的想象力、创造力和情感表现力是AI所不能替代的。
【为小鸟做个“家”成果发布】主题曲《我们的蔚蓝天空》词曲由人工智能生成。
【反思与展望】
1.我们在设计融合课程时需要结合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,体现五育融合的教学目标,就要很好地处理学科和真实生活的关系,关注学生价值塑造、思维能力、团队合作以及动手实践能力,还需要我们老师提升“五育融合”视角下去评价学生的能力,过程生成中不断地去挖掘融合教育新的生成点。
2.我们也要将数字意识、计算思维、数据素养、社会责任等构成跨学科的教育内容主体,融合“线上+线下”、“物理+数字”空间,创新教育教学场景,促进人机融合,培育“教学研”学习共同体。当然不论融入多先进的技术,设计的教育教学方式始终要以人为本,学生是发起行动和承担责任的主体。
3.我们开展融合教育,首先要从理念上给单一学科破壁,要突破学校教育的边界,将教学生活与社会生活融合,推动各种教育类型、资源、要素等多元结合,强化领域间的融合,这样学生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,才能综合地去解决真实问题,实现学生自我全面和谐发展的最终目标。
如何在学校、家庭、社区等多方协同育人中,把“融合教育生态系统”构筑得更美好,是我们需要共同思索的议题。